游山西 • 品美食——点点窝窝,承载家乡味道

游山西 • 品美食——点点窝窝,承载家乡味道

莜面栲栳栳是山西十大面食之一。它是用莜面精工细作的一种面食品,因其形状象”笆斗”,民间叫”栳栳”。它工艺讲究,成形美观与口感劲道完美结合,加上”羊肉臊子台蘑汤,一家吃着十家香”,便成了地地道道的美食,就连康熙皇帝朝拜五台山时,也以品此为人生快事。

游山西 • 品美食——点点窝窝,承载家乡味道

它的由来要追溯到1400年前的隋末唐初。民间相传,唐国公李渊被贬太原留守,携家眷途经灵空山古刹盘谷寺,老方丈特制了这种莜面食品以款待。李渊问:”手端何物?”老方丈答:”栲栳栳”。栲是植物的泛称,栲栳指用竹篾或柳条编成的盛物器具(《辞海》)。唐寅有诗云:”琵琶写语番成怨,栲栳量金买断春。”后来李渊当了皇帝,便派老方丈到五台山当住持。老方丈带领众僧赴任,路过静乐县,看莜麦初收,便把莜面栲栳栳制法传给当地。再后来这种民间面食传遍了晋、陕、蒙、冀、鲁等地,成为北方山区人民的家常美食。

游山西 • 品美食——点点窝窝,承载家乡味道

美食习俗多来源于地方物产与历史传承。民间广为流传着这样的谚语:“四十里莜面,三十里糕,二十里荞麦面饿断腰。”说的是人们吃了莜面,可以走四十里的路程,而吃了荞麦面只能走二十里路程。所以人们对莜面特别钟爱,奉为至宝。莜面栲栳栳在山西民间除了是家常美食外,还有犒劳亲朋贵宾之意。在雁北和吕梁山区,人们赋予吃莜面栲栳栳以”牢靠”、”和睦”等美好象征。每逢老人寿诞、小孩满月或逢节待客,多以此进餐。山区有些人家婚配嫁娶时,新郎新娘也要吃,意谓夫妻白头到老。年终岁末时更要吃,以祈全家和睦、人运亨通。

游山西 • 品美食——点点窝窝,承载家乡味道

莜面的制作有三点:一和面、二搭卷、三掌握火候。莜面必须滚沸的开水和面坯,开始和面边倒水边搅拌,使莜面雪花状时,稍凉即可用手和成面团,用湿布盖住稍许时间,揪成小块再放入蒸笼里蒸熟取下,趁热搓条,揪成又薄又匀的片儿,接着用手揭起搭在食指上卷成筒形,一个挨一个整齐地排立在已备好的蒸笼上,象蜂巢一样,沸水锅上蒸10分钟即熟。蒸时要注意火候,火候不到”栲栳栳”不熟,吃着带沙感,蒸得过火了”栲栳栳”则软瘫立不起来,吃时则无筋,味欠色减。

游山西 • 品美食——点点窝窝,承载家乡味道

相关新闻